{{item.text}}
关注微信
English
  • English
  • 中文
历博资讯
EXHIBIT INFORMATION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> 全新《海派研究》出版

全新《海派研究》出版

时间:2025年01月09日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自2024年起,上海市历史博物馆(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)原学术集刊《都会遗踪》已正式改版升级,并更名为《海派研究》。

      《海派研究》将秉持本馆“做上海历史与海派文化的守护者、传承者”的定位宗旨,聚焦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与红色文化,以上海史、革命史、海派文化研究为基础,继续坚守学术品位、遵循研究规范、注重问题意识,追踪学科前沿,根植上海、面向全国、连接世界,继续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、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。

      《海派研究》第一辑(海派戏曲专辑)已于2024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 目录

      海派戏曲与城市

 

      近代上海剧场与海派文化生成 /贤骥清

      上海戏园的地理位置、空间表征与身份构建(1851-1935)/赵婷婷

      “孤岛”时期沪地戏曲片创作的伦理诉求与精神走向 /刘锦

      从《血泪碑》的艺术表达看早期都市文化观念之变迁 / 贾铭宇 黄薇

 

      海派戏曲史料钩沉

 

      上海话剧“史前”运动考 /赵骥

      中国最早的京剧录音“巴黎蜡筒”考 /柴俊为 孔瑛

      荀慧生与舒舍予交游考述 /秦瑞丽

      丰子恺与梅兰芳交游考略 /赵旭崧 李小红

      “光的收敛”与“移步换形”——鲁迅对梅派京剧预言的失灵与应验 / 黄培莉

      1949年上海滑稽界改造经过述略 / 蔡煜

 

      海派戏曲文化研究

 

      论海派京剧对台湾地方戏曲的影响——以“宜人京班”为中心 /顾振辉

      沪上演绎海外题材戏曲剧目研究 /赵群

      声音的抒情:作为“白话”的越剧在上海 /王明苑

      媒介史视野下越剧“唱电台”的当代意义 /郭心华

      声色光影:大众传媒视阈下的近代海派戏曲发展 /闫峰

      沪剧《罗汉钱》的艺术成就新评/ 周锡山

 

      专题访谈及讲座纪要

 

      从一代伶王到人民艺术家——谈梅兰芳的文化自觉 /刘祯 柳琳

      梅兰芳与上海 /靳飞 丁佳荣

      戏画相融——梅兰芳的表演与绘画 /张婷婷

 

      2025年《海派研究》将围绕“上海咖啡文化”和“海上中医文化”两大主题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征稿。衷心希望广大国内外学者慷慨赐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