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上海市延长西路619号(近志丹路)
公交:117、744、859、321、876、944、40、沪唐专线
地铁:7号线新村路
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,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、做工最好、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,被评选为2006年度“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之一,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整个遗址用工量之大,做工之精,为国内同类遗址所罕见,为了解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,它是在宋代《营造法式》总结之后的官式工程在长江三角洲特殊地貌环境下,水利工程又有很大发展的实例,对研究吴淞江流域的历史变迁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,是上海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标志性重要物质文化遗产。
2012年12月31日,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上海首家遗址类博物馆。场馆分序厅和遗址陈列厅两部分,遗址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。
展厅介绍 Exhibition Contents
八思巴文,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“国师”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,世称“八思巴蒙古新字”,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。
青釉八思巴文碗底
又称“韩瓶”,相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用这种瓶子装酒犒赏将士,因而得名。这组韩瓶是典型的元代样式。
釉陶瓶
呈两头圆弧中间束腰形,长22厘米,腰6.4厘米,厚约4厘米,连接两块石板,主要的作用是可防止进出水流冲击,避免石板松动破坏。
铁锭榫
参观须知 Notice to Visito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