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祖国西南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,壮族、苗族、彝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瑶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于此,他们悠扬美妙的歌声与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、独特的审美观念以及深厚的精神信仰。
民歌,是与自然共生互动的美学产物,是族群共同记忆的艺术化表达。6月27日,来自广西的少数民族老师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献上精彩的歌舞,为“意象——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”特展揭开帷幕,也希望来到现场的你能够聆听来自西南山谷的悠悠回响。
现场节目单
1. 《壮族蓝天广朗朗》
壮族马山三声部民歌,讲述蓝天辽阔稻花香,壮乡美景胜画廊。铜鼓声声传喜悦,丰收时节笑声扬。感恩父母情。
2. 《壮族邕宁酒歌》
米酒飘香敬客忙,主客对饮情意长。三杯下肚心欢畅,壮家待客最热肠。
3. 《瑶族蝴蝶歌》
蝴蝶双双绕山岗,泉水叮咚伴情郎。瑶家儿女歌声美,两心相印永成双。
4. 《苗家米酒香》
糯米酿酒满寨香,芦笙阵阵醉斜阳。苗家儿女齐欢聚,共饮美酒庆吉祥。
5. 《侗家姑娘爱唱歌》
弹起琵琶唱起歌,侗家姑娘歌如河,山间回荡百鸟和。绣球抛向有情郎,甜蜜生活共欢歌。
6. 《月光情缘》
天琴弹唱月光如水照楼台,阿妹等哥绣花开。情话绵绵随风送,两心相印不分开。
7. 《放雁》
天琴弹唱大雁南飞过千山,带去思念到远方。盼君早日归故里,共话离别情意长。
织机的出现,是先民在实践中发挥智慧的结晶,让纤维在机械的运转中牵拉成锦布上的经纬。少数民族的老师们也会在展厅内展示和介绍她们的民族服饰,并演示竹笼机操作,展现壮锦是如何织成的。你也可以亲自上手,在指导下体验简易织机,感受少数民族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。
在歌声与织布声中,跟随展览一起感受文化的律动,触摸传承的脉搏。
壮韵飞歌·锦织风华
活动时间:2025年6月27日(周五) 10:00起 主题歌舞展演、展厅织机体验;15:00起 展厅沉浸式快闪活动。
展演地点:上午: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东楼一楼序厅;下午: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西楼一楼。
织机体验地点: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西楼一楼
参与方式:直接参与,织机体验需现场排队
意象——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
2025.06.27—2025.10.08
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西楼一楼
无需预约,免费参观